心超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暨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超声诊断科(以下简称为心超科)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心脏超声诊断中心之一,是国家影像学重点学科,也是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专科排行榜超声医学专科第3位,也是复旦大学“985”工程重点学科。自成立以来,中山医院心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科研和教学水平处于引领地位,工作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超20万例次,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15000余例,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护6000余例。中山医院心超科在国际上率先完成K-clip三尖瓣夹合术的围手术期超声评估,在国内率先完成经皮二尖瓣钳夹术的术中超声引导,并陆续参与了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经心尖ValveClamp二尖瓣夹合术等高难度心血管微创技术的超声监测。科室前期研究成果如3D打印辅助诊治二尖瓣疾病、人工智能评估瓣膜功能、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腔镜技术等在上述创新领域实现应用,完成了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在上海总部的强大支持下,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心超室积极推动沪厦两地在心脏超声诊断技术上的“同质化”平移,开展了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心脏声学造影等多项超声新技术,在厦门市率先利用踏板车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进行风险评估,为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可靠的无创指标。每年举办经食管超声超声心动图学习班,不仅推广了超声新技术,而且形成了品牌效应。在励精图治的5年里,科室主任舒先红教授不断发展心脏超声诊断的新理念,逐步形成了厦门医院心超科的诊疗特色。在心肌病的诊治中,结合基因检测技术,建立心肌病分子病因与结构功能表型的关联,通过多学科合作对患者实施精准治疗;在新兴的肿瘤心脏病学领域,为肿瘤患者提供长期的心功能随访与监测,解决肿瘤患者的心脏病问题;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中,以国际前沿的微创治疗技术为支点,建立标准、规范的心脏超声图像采集和测量标准,利用影像大数据平台的实时传输功能,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全面、精准的影像数据信息。舒先红教授等诸多上海知名专家定期在厦门院区开设门诊,面对面倾听患者的需求,解决疑难杂症,借助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学科优势,通过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途径使厦门患者得到及时、优质的治疗。

WDCM上传图片